游戏进化史,战争进化史中文版下载
2000年前国产游戏进化史:过场动画强如虎,打开一玩惨如猪
很多人觉得游戏产业发家历程,欧美国家起步最早,其次是日本,相比之下,中国的游戏行业确实比较晚熟。
根据知事儿搜寻的资料显示,精讯资讯在1986年才开发出了中国第一款单机游戏《如意集》,可惜由于名气不大,加上年代久远,知事儿翻遍全网竟然连一张游戏截图都没找到,甚至连精讯旗下创办的杂志《精讯电脑》都没有给这款启蒙之作来一张纪念照,堪称中国最“低调”的本土游戏。
虽然无缘一睹《如意集》真容,但通过精讯在1987年发行的《星河战士MX-151》和《渔歌麻将》画面质量来看,大概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国产游戏的开发技术还停留在70年代欧美水平,反观80年代的欧美日本,却已经做出了《塞尔达传说》《勇者斗恶龙》《恶魔城》《巫术3》《国王密令》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作。
80年代的国产游戏玩法单一,没有什么操作感,更别提游戏流畅性,游戏能正常运行起来已经不错了!知事儿曾经玩过1989年推出的《大富翁1》,即便是出自“仙剑之父”姚壮宪之手,大卖30000套的热销作品,制作水准也是一言难尽,直到1990年开始,国产游戏才有了较大的飞跃发展。
先说说大宇出品的《轩辕剑》,初代《轩辕剑》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传统日系RPG的模式,像大地图、操作系统、战斗画面,基本都能看出《勇者斗恶龙》的影子,后来FC主机上推出了大量相同模式的中文RPG游戏,质量参差不齐。
特效方面,通常都是一个画面抖动代表命中,一个色块特效代表魔法攻击,这些特效往往是简陋不堪的换皮效果,比如游戏中的炽火和寒风两种魔法,用的就是同一个特效,只不过颜色稍有区别而已。尽管如此,《轩辕剑》依然在业界引起了轰动,为日后的《轩辕剑2》和《轩辕剑3》奠定了人气基础。
身为业界龙头的智冠眼见竞争对手抢占先机,自然也不甘落后,智冠老板王俊博大手笔地签下了多部金庸武侠小说的版权,打算在武侠游戏领域上干一番大事,首当其冲,就是1993年问世的《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这款游戏,其实非常搞笑,第一个原因,是在打开游戏后,竟然直接给远流出版社签下的《金庸作品集》实体书打了一波广告宣传!之前知事儿曾提及过卡普空游戏中的植入广告,但那些软植入远远没有智冠来得粗暴。
第二个原因,是《笑傲江湖》过场动画与游戏画面的极大反差。不得不说,这游戏的过场动画,算是当时数一数二精良的了。一连串电影大片式开场,配合经典的《沧海一声笑》BGM,瞬间让人入戏。
游戏的过场动画虽然是像素图,但镜头感和表现力十足,非常具有魄力,比TVB电视剧的打斗镜头精彩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知事儿玩的时候游戏总容量为72M,而游戏的过场动画容量居然达到了42M之高!也就是说,《笑傲江湖》超过一半的容量给了过场动画,而游戏本体只占了不到一半!难怪《软体世界》杂志(智冠旗下游戏杂志)在宣传游戏的时候,几乎通篇使用了动画里的素材,却几乎绝口不提游戏真实画面!
事实证明,智冠避重就轻的宣传手法,确实非常明智,估计它知道如果把真实画面放出来的话,销量至少降一半!因为这游戏的完成度实在太低了!看这歪瓜裂枣的头像,根本是直接按照电影版《笑傲江湖》的演员脸谱瞄着画的吧……
而且不知道为何岳不群的头像全程嘴角流血,我明明还没动手揍他啊!很明显是美工偷懒了。
更要命的是游戏内容,玩家在游戏中扮演的令狐冲攻击手段少得可怜,连看家本领独孤九剑都是阉割过的。是的你没看错,这游戏中的独孤九剑居然只有4式,而且原因竟然是“以你目前的能力尚无法融会贯通”!
本来知事儿以为随着剧情发展或者使用技能次数积累,令狐冲就会不断领悟新的剑招,然而,直到游戏最后一刻,我依然只能用上4招,另外5招却不翼而飞。
话又说回来,键盘左上方数字键明明有9个按键,刚好对应9招独孤剑,凭什么游戏平白阉割另外5招呢?唯一可能就是制作者嫌麻烦不想做了,但你这样的态度,试问对得起风清扬老前辈辛苦耍了25秒剑招演绎出来的史诗感吗?真是过场动画强如虎,打开一玩惨如猪!
另外,过高的游戏难度,也让很多玩家对《笑傲江湖》望而却步。想我令狐冲堂堂一个武林传奇,竟然被一群小喽啰打得满地找牙,由于没有中招后的无敌时间,假如多名敌人同时出招,玩家就会结结实实照单全收,因此玩这游戏的时候,明明前一秒还是满血,下一秒突然冒出来一句“你已经死了”是常有的事。
当然,游戏最可怕的还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尖刺。在很多同类游戏中,如果误踩尖刺,无非就是掉点血而已,但在《笑傲江湖》中只要碰到尖刺,直接就是GAME OVER。
知事儿在梅庄救任我行时,心态差点被无数的尖刺搞崩了心态,这些尖刺的伸缩频率非常高,玩家必须利用非常精准的时间差进行连续跳跃才能通过,差0.1秒也不行,为了通过尖刺地形,我基本每走过一段路都要存一次档,免得前功尽弃。尽管如此,在一小片区域重复数十次失败,还是会严重影响你继续游戏的心情。
万幸的是,作为一款ARPG,动作流畅性是很重要的,而《笑傲江湖》的流畅性还算合格,除了行走动作有点奇怪以外,角色的出招动作比较流畅,对于一款1993年的游戏来说,做到这点已经算是飞跃进步。至少在我看来,《笑傲江湖》流畅性远远强于后来的《鹿鼎记之皇城争霸》和《射雕英雄传》。
说到国产单机游戏流畅性,当然不得不提《仙剑奇侠传》。它虽然不像《笑傲江湖》那样用一半容量打造炫酷的过场动画,但通过像素小人所演绎出来的动作流畅性也同样不遑多让,比如酒剑仙在十里坡传授李逍遥法术的小动画,就算放到2020年来看,效果也是相当流畅炫酷!
还有很多玩家可能至今都不知道,自己小时候玩过的《仙剑奇侠传》其实是阉割过剧情动画的版本,如果在正式版击败拜月教主后,其实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过场动画,只见拜月教主和水魔兽合为一体,以洪水淹没苗疆,阿奴被撞飞落水,李逍遥则施展灵敏身法踏石而行,重创拜月教主。
时隔多年,当我重温《仙剑奇侠传》并看到这一幕画面时,真是百感交集。
当然,在战斗流畅度方面,《仙剑奇侠传》也做出了国产游戏标杆级的水准,从攻击动作到施法动作,都是一气呵成,除了打击感稍弱以外,几乎没有缺点,这也是《仙剑奇侠传》多年来依然是玩家心目中经典之作的原因。
《仙剑奇侠传》的战斗界面,后来被很多国产RPG游戏所模仿,其中学得最不像样的非《剑侠情缘》莫属,都1997年了,人物动作掉帧竟然如此严重,未免说不过去。
稍微学得比较好的作品有《新蜀山剑侠:紫青双剑录》和《神雕侠侣》,这两款都是智冠出品的游戏,流畅度尚可,但或多或少还是有那么点动画掉帧的情况,这绝对并非知事儿电脑配置太差所致,完全是美工偷懒,动画少做了几帧的缘故。
除了智冠、精讯、大宇几家大厂以外,号称“游戏整体质量不错,但每款作品BUG一箩筐”的汉堂也推出过几款流畅度一流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炎龙骑士团》系列。
知事儿第一次接触的是《炎龙骑士团:黄金城之谜》,虽然游戏的战场立绘只是一个个Q版小人,但每当发生战斗,就会切换成极具魄力的45度角单挑画面,这也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震撼战斗场面。无论是亚雷斯的转斧砍劈、铁诺的平刺、盖亚的重拳、尤妮的炎龙术,与《火焰之纹章》相提并论也丝毫不虚。
《炎龙骑士团》的优良模式,后来也被自家的《天地劫:神魔至尊传》所继承,一堆看起来粗糙的像素图,却通过流畅的动作和华丽的特效,打出了极为华丽的绝招,加上铿锵有力的打击力度,爽快感一点完爆同行(题外话:殷剑平这招飞星神剑,是不是也是酒剑仙传授给他的?)
随着竞争对手的研发实力日益壮大,后起之秀不断涌现,昔日老大哥精讯资讯的经营情况却在不断萎靡,为了改变颓势,精讯在时隔六年后,推出了《侠客英雄传》系列续作《侠客英雄传3》,直接从1代跳到了3代,至于原因嘛,说来挺荒谬的,据说是公司在开发《侠客英雄传2》的时候,资料不小心搞坏了,于是把心一横,干脆取消2代计划,直接开发3代。
虽然开发过程经历了一些颠簸,但《侠客英雄传3》问世后,确实引起了一番轰动。平心而论,这游戏本质上还是一款传统的武侠RPG游戏,剧情比较奔放,剧情没有太多生死宿命,爱恨情仇,主人公张知秋给人的感觉有点像《笑傲江湖》令狐冲,放荡不羁,敢作敢为,而《侠客英雄传3》就是围绕着张知秋的冒险际遇展开。
游戏的战斗演出效果是其最大亮点,同样采用了45度斜线视角,这种角度在多款佳作中已经被证实极具代入感而被大量沿用,而《侠客英雄传3》极高的战斗流畅性和动画,堪称已经到了当时数一数二的超高水准。
最大的亮点,是《侠客英雄传3》甚至在技能方面也做出了同等高的质量,一套行云流水的招式动作打出大堆HIT数,与此同时头顶的血条也在刷刷刷不停变化,先别说这些招式到底是否夸张,是否花里胡哨,当年的玩家如果看到这样的画面,加上还有武器升级、铸剑炼剑、配毒等创新玩法,试问你会不心动吗?
其实在2000年之前,还有不少流畅性和画面都特别出色的国产单机游戏,尤其是1997年到1999年期间,更是国产精品的爆发期,如果不是当年盗版猖獗,恐怕国产单机市场也不至于被无情扼杀。
万幸的是,时至今日玩家的版权已在不断提升,曾被认为不可能东山再起的单机市场也有了复苏的迹象,很多怀揣着梦想的制作人已经重新踏上创作之路。也许有一天,当年被埋没的经典作品,会以全新的形态重新我们眼前。
了!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经典游戏从来不过时,奇葩游戏也能一生铭记,我是游戏知事儿,我们下次再见!
射击游戏进化史!一场横跨50年的创意与变革之路
当你牵手、接吻、与爱人相拥时,你的脑中就会分泌出"多巴胺"这种神秘的物质,它代表着人类对于欢愉的预期、对快感的追求。很多人会问这跟STG(射击类)游戏有何关系?其实,玩游戏所带来的快感同样是因为"多巴胺"的分泌,它让你对游戏的分数、通关的成就感、探索的乐趣等等一系列能让你愉快地东西产生无与伦比的期待,并且从本能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你,让你去体验那些导致你欢愉的游戏。
游戏的快感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个决策的对错,决策正确会让你产生自信,决策失败则会让你变得沮丧。STG游戏往往会通过无穷无尽怪物,各种突发情况,随机的敌人攻击路线来加快游戏的整体节奏,大幅压缩你的决策时间并降低游戏容错率,让你在短时间内将紧迫感攀升到极致,并不断促进你脑中的多巴胺分泌,让你产生更多的期待。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相比其他类型游戏,STG游戏往往能让你在最终决策正确时产生更多欢愉感。(注:同理STG游戏的另外两个兄弟,赛车类游戏与球类游戏也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枪、车、球被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能让人产生快感的三种游戏类型。)
上世纪清版射击游戏成为主流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STG游戏已经崭露头角,由日本太东公司开发的街机游戏《太空侵略者》成为了当时最风靡的STG游戏作品之一。玩家操控由地堡保护的炮塔,抵御外星生物的入侵。合理的难度进阶设计,有趣的游戏玩法,不断下压的外星生物带来的紧迫感与独特的击杀音效完美结合,导致《太空侵略者》获得了大量玩家的青睐。而随后数年间的STG游戏大部分也都借鉴了该游戏的设计,清版射击游戏一时风头无量。
不过,随着雅达利时代的崩塌,任天堂、世嘉等日系游戏厂商的崛起,游戏主机性能的再度提升,玩家与市场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仅能左右或是上下移动的简易清版射击游戏早已不能让玩家的大脑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
(铁板阵)这时,越来越多的STG游戏制作者加入到寻找另一种能刺激玩家的创意旅途中。最终他们找到了,日本街机的黄金时代也在这个时候开启。未来15年间《铁板阵》、《沙罗曼蛇》、《魂斗罗》等等这些超经典STG游戏出炉,他们涵盖了横版过关,竖版卷轴,八方向移动,跳跃射击,多种敌人动作独立设计,独立关卡设计等等一系列让玩家眼前一亮的创意内容。越来越多例如RPG、散弹枪、坦克、直升机这类以前限于机能无法在游戏中出现的武器也被搬入游戏,游戏制作者的脑洞也随着这个黄金时代逐渐开启,未来科技、宇宙飞船、激光武器、外星生物,越来越多精细化的内容让STG游戏变得愈加多姿多彩。
FPS游戏崛起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兴衰更替,游戏同样也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电子软件开发、硬件设备性能迎来了飞跃式进步。新版街机高昂的售价让不少以此谋生的街机厅老板都没法一次性购买太多,只能小批量的更替。这时的家用机早已不再是那个不如街机画面的追赶者,家用机在电视上所展现的画面色彩、游戏性能都碾压了市面上大部分的老式街机,再加上PC电脑、网络的普及,单机游戏与网游的出现,街机渐渐走向衰落。面临发展瓶颈的STG游戏也随着这股浪潮正式进入下一个时代。
在讲述这个时代时,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他就是: John D. Carmack II。或许很多年轻玩家并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如果把他与《德军总部3D》、《DOOM》放在一起你一定会眼熟点。没错,他就是约翰·D·卡马克二世,id software工作室的创始人之一,举世皆知的"雷神之锤引擎"开发者,天才程序员。
1992年5月5日发行的《德军总部3D》打破了市面上清版STG游戏一家独大的现状。《德军总部3D》虽然仅是通过"射线追踪算法"做出来的伪3D游戏,但它依旧展现了3D FPS世界如何绚丽多彩。加上区别于市面上STG游戏的关卡设计与画面风格,吸引了大量玩家。在这款游戏中玩家不再是一个独立于游戏外的操作者,第一人称视角所带来的强烈视觉刺激与代入感,搭配绚丽的三维画面渲染,让无数玩家脑中的多巴胺急速分泌,3D FPS游戏令人深陷其中的魅力第一次被展现在众多玩家眼前。
而后,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款成功的真3D FPS游戏《DOOM》出炉,真3D效果加持下的游戏场景更加绚丽,撇去了"射线追踪算法"限制的游戏不再没有天空与地面,建筑物也不再是仅有90度直角的矩形,无数的赞誉将《DOOM》送上神坛。
甚至连比尔·盖茨都希望能将《DOOM》搬上Win 95平台宣传自己的软件。为了说服约翰·卡马克他亲自拍摄宣传了《DOOM 95》的广告。而正是这一份看似"黑历史"的广告,却让也让未来射击游戏完美匹配平台"PC"出现在了玩家的视野中。
PC端键鼠操作对于射击游戏尤其是FPS类游戏手感的提升不言而喻,键盘提供移动,鼠标提供瞄准射击的游戏方式,让玩家操作变得更加简洁与灵活。是否要推出PC版,如何对键鼠操作进行优化,成为了所有游戏厂商都需要做的选择题。
出于早期主机对于PC的性能压制,加上PC昂贵的售价,还是让射击游戏玩家更加偏向主机平台。但后来的事情大家心中也都清楚,从32nm处理器到AMD即将推出7nm处理器,从集成显卡到提供了专用游戏优化的独立显卡,从"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大屁股显示器)"到144Hz甚至240Hz超薄显示器。一代代的硬件设备性能在发生质的飞跃,其售价却逐步下降,玩家不再需要耗费半年薪水才能购买一台入门电脑,低廉的价格门槛与良好的游戏体验,都让曾经的主机游戏平台黯然失色,自此STG游戏的PC之路开启。
随着,《德军总部3D》的奠基,《DOOM》的成功,FPS类游戏的路走的是愈加宽阔。那个热爱游戏却不会数3的男人也从微软抽身而出,通过亚伯拉什的关系,搞定了"雷神之锤"引擎授权的G胖意气风发,在一段紧锣密鼓的开发之后,1998年11月7日《半条命》就此出炉。这时的G胖做出了与卡马克一样的选择,将开发引擎工具、地图编辑包统统放上网络,供Mod爱好者进行开发,如此大方的举动成为了另一款传奇FPS游戏《反恐精英》诞生的契机。
1999年6月19日,由杰斯·克里夫(Jess Cliffe)和"鹅人"李明(Minh Lee)这两位游戏爱好者基于《半条命》开发的Mod"反恐精英 Beta 1.0"版本正式公布上线消息。相较于其他FPS游戏更快的游戏节奏,《反恐精英》更注重玩家间PVP对抗的竞技属性,加上众多大神后续自主制作的经典地图,让这款游戏玩家脑中的多巴胺分泌达到了另一个高峰。
未来市面上大部分注重PVP竞技元素的FPS游戏,也都借鉴了《反恐精英》中的创意。例如,国人熟悉的《穿越火线》中的团队竞技、爆破模式、个人竞技皆来自于CS中的经典模式。同样,在技能树点歪了的《反恐精英OL》中,僵尸模式也脱胎于CS1.5版本中的MOD地图。他们将其元素进行了高清素材重制,并加入了更多符合目标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元素。
射击游戏的另一分支:TPS
其实,跟世界上所有的大河都会拥有分支一般,在近50年的STG游戏发展中,除了清版射击游戏与FPS游戏外,还有另一条庞大的支流,它就是TPS(第三人称射击)类射击游戏。街机时期的TPS游戏代表作是大名鼎鼎的《合金弹头》,玩家在横版2D关卡中,操作人物拯救人质获得道具,击杀敌人与关底BOSS通关。
因FPS游戏的火爆,TPS类型游戏被玩家慢慢抛弃,仅能在各种RPG游戏或是动作游戏中成为策划刺激玩家的甜头小菜。直到06、07年《战争机器》、《质量效应》、《细胞分裂》等一众TPS佳作的出炉才让众多玩家回忆起了TPS游戏所带来的甘甜。相比于FPS视角,TPS视角更适合讲述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那时的FPS游戏限于图像开发与机能问题,尽管制作者努力贴近现实,却依旧掩饰不掉NPC的模糊边角,FPS拉近的视角往往会让玩家瞬间出戏。
这时游戏厂商开始注意起了TPS游戏,不需要制作过多的过场CG,光凭运镜就能让玩家体验到剧情的张力。当镜头拉远之后的画面,加上配音与字幕对玩家注意力转移,分分钟就能让玩家忽略对面这个可能被马赛克糊一脸的NPC。而且肩越式视角在战斗时还能加深玩家视野,尤其是在面对大型BOSS时,角色身高差距的直观对比,往往能提供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而且还能方便玩家与各种体型的敌人战斗。
生存竞技游戏突出重围
到了如今,不管是玩家还是厂商都早已不再满足于普通的定式STG游戏设计,生存竞技玩法也就应运而生。"吃鸡玩法"之父布兰登·格林的经历相信不用过多阐述,近年来兴起的《绝地求生》、《堡垒之夜》等一众游戏的火爆早已深入人心,百人同地图竞技所带来的紧张感,人生处处遇伏地魔的刺激感,最终杀出重围的成就感都让这类游戏火爆异常。
经过数年间的发展,生存竞技玩法不再新奇,甚至连各种RPG网游、策略游戏中都有出现该元素,作为游戏的特殊玩法,大量游戏厂商为了蹭热度赶工出的玩法设计粗糙无比,无时无刻不在消费着玩家的热情。所以,对"生存竞技玩法"的优化改良就成为了游戏开发者势在必行的未来之路,《APEX英雄》这种快节奏加角色特殊技能的出现,其实就是游戏玩法进化的展现。
北极光工作室群去年9月推出的国产游戏射击游戏《无限法则》其实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游戏中的主要玩法不再是残酷的生存击杀,而是人类面对恶劣气候环境下的绝境挑战。虽然,玩家之间仍旧需要紧张的对抗,但最终4人抢夺直升机逃出升天的独特胜利条件,给予了轻度玩家足够的友好。玩家不再需要成为刚枪战神才能彻底胜利,逃脱与生存成为了游戏的主打基调。
游戏中还提供了各种极限运动逃生方式,除了将游戏生存为主的主要基调展现的淋漓尽致外,还体现了对"生存竞技"类游戏的革新。滑雪背包可以让玩家在雪地上快速移动,滑翔背包则允许玩家在高处落下时展开滑翔翼,登山背包可以建立绳索在一些高山地形或者建筑物之间实现快速移动。
之后两个赛季推出的抓钩,滑翔伞包都可以让玩家拥有对战斗节奏的控制权,抓钩可以让玩家脱离对楼梯等固定建筑的依赖来取得视野优势,滑翔伞包增加的喷射设置则让玩家可以在部分交火激烈的地区大范围快速移动脱离战斗区域。
6月5号开启的第四赛季中,则在宣传片中暗示了车辆改装系统的上线,针对防弹装甲车等高端载具的自主改装系统在"生存竞技"游戏中显得非常新鲜,毕竟这类系统往往都只会出现在沙盒类游戏中,玩家不断地积累耗材升级车辆,而在生存竞技这种地图不断收缩的高密度对抗环境中,这种投入的风险和回报对游戏的玩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滑雪板,勾爪这类单体机动性,环境互动性强的移动道具几乎改变了对抗的节奏,这种改变对整个射击游戏的品类都是一种迎来质变前必要的量变积累。
新版本还通过升级的DX12图形技术对地图进行了全面提升,重点就在于地貌特征的丰富,戈壁、红土、黄土内陆、黄土草原、山地,针叶林等地貌的加入,比起视觉观感上的变化,真正的意义还是在于服务生存竞技这个核心的玩法。不同地形带来的不同对抗策略,路线选择,这几乎把之前版本中的固有战略思路来了一个大颠覆。
除了环境交互外,玩家和玩家的交互也永远是玩法设计中需要持续进化的一环,射击游戏一贯的思路中总是认为实时语音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但无论是职业战队还是核心玩家,伴随竞技强度的提升就会发现其实在交互中真正的核心是关键指令的传递,而语言的不明确性和延迟性这两个特征都表明在竞技射击中需要一种更加瞬时,更加精准的信息传递,而这就是如今的标记系统。在新赛季《无限法则》也对标记系统进行了大幅的升级,允许玩家标记武器、防具、配件、载具、空投等各种物件。还可以通过Q键呼出菜单来进行信号标记提示,诸如注意、移动、突击、有人来过等核心信息,相较于语音,信息传递效率大幅提升。
从这数十年间游戏发展长河中,我们肉眼可见游戏的提升与技术的发展。通过STG游戏的本质衍生出"生存竞技"这种兼容TPS、FPS的游戏类型,通过一场场硬件技术变革提升游戏的表现。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一个新的射击游戏变革就会在这些从枪械,道具,载具的细微但至关重要的创新中诞生。
《进化之地2》试玩:从像素到3D,致敬20年RPG进化史
《进化之地》游戏如其名。往小了说,它是在讲述龙之子成长为勇者的故事。往大了讲,它在致敬 RPG这20年的进化史。
后者的特殊意义让《进化之地》从开始就与众不同:从黑白到彩色,从8比特到16比特,从二维到三维。很难想象一款其貌不扬的游戏,在内部能不断地迭代更替,游戏阶段性体验差距如此之大。制作者对该类游戏的热爱与熟悉,你都能从中感受得到。
因此,说《进化之地》浓缩了RPG游戏20年的精华并不为过。
今年Chinajoy 2018腾讯展台,我试玩的两款游戏都称得上”端游移植作品“。和出生就在手机平台不同,端游移植作品除了原本游戏的质量外,还有一条重要的评价指标——和平台调性是否合拍?
举个例子,如果把《博德之门》这种光是看菜单,点击选项就得用键盘鼠标,点击好多页的RPG原封不动放到主机上。《进化之地2》也是如此,由于游戏融合了太多玩法,十分钟的游戏试玩时间,只揭示了游戏的冰山一角。
如果说,《进化之地》是对RPG的致敬。那么《进化之地2》就是对全部日系经典游戏的一次追溯,卡牌对战、横版格斗、横竖版飞行射击、跑酷、策略战棋,你在这儿都能得到体验。
正是因为包含的玩法太多,且致敬游戏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品,《进化之地2》会给你带来持续的刺激,多种玩法交错组合很难让人感到厌烦。但不得不说,像弹幕射击,以及部分一碰触障碍就死亡的平台跳跃关卡,触屏操作本身就为《进化之地2》增加了不少难度。
目不暇接的玩法只是添头,《进化之地2》的核心系统依旧是动作与RPG。和前作较为单调,后劲不足的故事相比,该作不仅在NPC对话上丰富了角色形象,更重要的在于提出了”时间悖论“的剧情内核,并将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时间节点与8比特,二维与三维游戏结合。古代人想通过时间穿梭从未来改变过去,却不知一旦改变,自己身处世界便不复存在。
作品在最后陷入宿命论,一切尝试不过都是封闭循环里注定好的一部分。
做一件事与做十件事,这两个选择都没错。《进化之地2》选择了后者,将弹幕射击,跑酷甚至格斗的玩法融入其中,玩法相当饱和。对于这样中小体量的游戏来说,剧情上有不少小伏笔,绝对算得上出类拔萃。
但仅从我个人出发,专注于RPG会不会更好?不管怎样,在一个作品当中,能探访到20年的游戏进化史,就内容的丰富度而言,该游戏非常值得一试。
相关文章